九三學社個舊市委市三支社委員會(以下簡稱“市三支社”)成立于1984年,現有社員44人,均為紅河州個舊市人民醫院醫務工作者,有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24人。成立36年來,秉承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宗旨,立足本職推進邊疆醫衛事業,以實際行動展現新時代九三學社基層組織的責任與擔當。
思想引領,鑄牢組織建設根基
市三支社非常注重對社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堅持每月開展活動,組織社員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戰理論、社章社史等,積極組織社員參加社紅河州委、社個舊市委的活動,鼓勵社員運用碎片時間參加社中央舉辦的“網絡課堂”學習,力求以新思想、新理念武裝社員頭腦。

嚴格發展程序、突出質量優先,十年來共發展社員11人,均為院內中高級以上職稱的科室骨干。其中,2018年發展的社員饒振譯,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主動請纓,帶領個舊市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出征湖北,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在支援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作戰中表現突出,被九三學社中央表彰為:“湖北抗疫一線優秀社員”,獲共青團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聯合會授予“云南青年五四獎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社云南省委授予“援鄂抗疫先鋒社員”、咸寧市政府授予“咸寧市榮譽市民”等榮譽。
立足本職,推進邊疆醫衛事業發展
紅河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州,地處邊疆,醫衛基礎薄弱,市三支社全體社員立足本職,為邊疆醫衛事業建功立業。社紅河州委兼職副主委、腎內科主任蔡艷帶領科室團隊獲得“2017年省級重點專科”,并以此為基點持續發力,與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陸穎理博士簽訂專家工作站協議,成為紅河州第一家臨床滬滇合作項目,為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醫療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近年來蔡艷醫生還主持完成《2型糖尿病患者內生肌酐清除率與胰島B細胞的相關性研究》省級科研項目2項,參與完成《個舊2型糖尿病腎臟病變礦物質異常和轉移性鈣化的調查與應用》省級科研項目4項,相繼獲得“紅河州首屆醫學學科帶頭人”“紅河州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錫都名醫”等榮譽;張永新醫生當選紅河州醫學會營養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蔡艷、郭斌、張晉等三位醫生在元陽、綠春、紅河等縣成立專家工作站,對基層醫院進行技術指導,解決臨床中的疑難病例,為邊疆地區培養醫衛人才添磚加瓦。

發揮專長,勇擔參政黨職責使命
作為一個極具醫藥衛生特色的支社,他們牢記“九三人”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職責,從本職工作出發,深入調研,撰寫《關于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建議》、《對我省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的幾點建議》、《當前分級診療的困境與推進建議》、《關于開通醫保卡移動支付功能的建議》提交云南省人大、云南省政協、紅河州政協,為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振臂高呼。

市三支社社員們熱心社務工作,積極組織并參加社紅河州委、社個舊市委開展的社會服務活動。積極組織醫療團隊到個舊市老廠鎮、元陽縣馬街鄉、綠春戈奎鄉等少數民族聚集山區開展義診活動,為廣大群眾送醫送藥;每年都組織醫生參加社紅河州委開展的“百名專家科技下鄉”、“九三科技之光”等社會服務活動。他們力求將“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帶到田間地頭,診治疾病的同時向廣大群眾推廣醫療防護知識,受益群眾上萬人次。張晉醫生被九三學社中央評為2016—2020年社會服務先進個人,李剛等三名醫生先后被九三學社云南省委表彰為社務工作先進個人。


子夜時分,手術間里,無影燈默默照亮著他們忙碌的身影;烈日正午,邊疆山區,少數民族群眾熱烈歡迎義診醫生的到來……他們說,“白衣穿在身,感覺有了責任擔當,就該去救治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正是這份質樸的醫者初心,推動著社三支社的醫生在醫者天職與九三學社服務的道路上堅守前行!這個佇立在西南邊陲的基層支社,自1984年成立以來已歷經36載,然而星火傳承、初心不改,讓“愛國民主科學”之光在祖國的西南邊陲熠熠生輝!
(九三學社紅河州委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