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未來5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連日來,廣大九三學社社員表示,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黨中央關于國內外形勢的正確判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結合自身實際把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履職工作中。
九三學社中央常委、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這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要聚焦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進一步提升國際標準制定能力。特別是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領域,加大關鍵技術國際標準化研究力度,以中國標準擦亮中國品牌,帶動產品、技術等更高質量“走出去”。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應聚焦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健全完善國有企業“走出去”統籌協調聯動機制,打造“雁行出海”格局,引導支持“頭雁”企業統籌行業全球資源,推動我國全產業鏈“走出去”,助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新的行動指南。隨著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和“十五五”規劃的深入實施,中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更加穩健。教育與科技也將在這一進程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持續的支持和動力。站在“十五五”的新起點,如何在穩增長與提質增效之間尋求平衡,如何讓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社會效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高校作為創新策源地,應主動打破學科壁壘,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發揮更大作用。
九三學社中央資源環境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令人鼓舞。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中的各種艱難險阻,不斷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新篇章,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作為政協委員和科技工作者,要認真學習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九三學社中央醫藥衛生專門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常務副會長敖虎山表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立足“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關鍵節點,明確“堅持人民至上”“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未來的工作履職過程中,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全會精神:一是聚焦基層醫療短板,深入調研縣域醫共體建設、鄉村醫生隊伍保障等問題,為“十五五”醫療規劃建言獻策,推動落實大學生鄉村醫生納入編制等政策;二是緊扣“健康優先”理念,圍繞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推動醫防融合與健康宣教落地,助力防治關口前移;三是發揮民主監督作用,緊盯醫藥領域改革舉措落實,維護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
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員曲偉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發展規劃,為建設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了指引和遵循。黨的領導是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的根本保證,而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又印證了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國防能力的躍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對于航天人和科技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十五五”期間,要為建設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繼續奮勇登攀。
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副主委、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教授徐禮華表示,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是“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作為土建領域的一名高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認識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加快推進建筑業綠色低碳轉型。一是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研究推廣超低能耗建筑;二是推進既有建筑提質改造,建立健全城市更新中節能改造長效機制;三是開發應用綠色建材與技術,促進超低能耗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融合發展,構建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體系,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社中央宣傳部根據公開消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