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變革科研,使之更智能、更源頭、更前瞻。”
“我們需搭建安全數據平臺,以催生新業態,驅動消費升級與經濟增長。”
10月14日,主題為“數智科技 青創未來——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九三學社第十屆全國青年論壇暨青年骨干培訓班在青島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130余名青年社員參加了多場專題報告學習,并在海爾卡奧斯生態體驗中心開展了現場教學。
本屆論壇的參政議政大賽成為一大亮點,從全國征集的77篇調研報告中精選12篇優秀成果進行路演。在激烈的角逐中,選手們充分展現了智慧與活力,圍繞人工智能在科學研究、經濟發展、數據安全、教育改革等領域的應用,生動呈現了現實難題與創新破局的思路。
“補上數據短板,AI才能更靠譜。”在人工智能助力科學研究的探討中,選手們對此深有共鳴。
“咱們搞科研常說AI能加速突破,但要是連‘失敗的數據’都留不住,AI再厲害也沒用!現在實驗室里,成功的實驗數據都整整齊齊歸檔,可那些試錯的、走不通的負向數據未被系統記錄和共享,導致AI模型訓練樣本失衡。要讓AI真正幫上科研的忙,一方面得用技術把數據‘管起來’,比如在實驗室裝物聯網設備,實時記錄實驗全過程,再用區塊鏈存證,確保數據改不了、能追溯;另一方面得建個‘共享庫’,把成功和失敗的數據都放進去。就像大家一起做筆記,你踩過的坑我不用再踩,科研效率才能提上來。而且,數據共享還能促進集約化發展,對全社會都有意義。”九三學社社員、南開大學物聯網工程系主任宮曉利深有感觸地說。
“只有確保數據真實可信,AI給出的種植建議才可靠。然而,目前不少智慧農業項目仍存在傳感器數據準確性不足的問題。土壤類型等因素會影響傳感器讀數,而設備又缺乏及時校準,再加上作物全生長周期的連續數據也難以獲取,這些因素都容易導致智慧農業系統在實際應用中流于形式。”九三學社社員、武漢天和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田軍從智慧農業的角度,進一步強調了科研數據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要讓AI真正在農業科研中發揮作用,首先必須從“數據源頭”入手進行校準。他建議制定傳感器的行業標準,針對不同土壤類型進行專門標定,并支持開發場景化的小模型,構建“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系統。
“讓AI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降低成本是關鍵。”選手們以此為切入點,聚焦不同場景,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九三學社社員、青島東唐影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瑜給大家算了一筆賬:“與通用大模型不同,影視專用模型需重點優化‘劇情邏輯生成’‘視覺風格適配’兩大核心能力,對GPU的顯存與算力密度要求更高。以現在火爆的AI漫為例,生成一部80分鐘較高質量的AI漫作品,購買算力點卡就得花費約5000元。從行業數據看,訓練一個覆蓋10萬部級別影視劇本的專用模型,大約需要投入超5000萬元的算力成本,中小影視公司哪能扛得住?”他認為,要讓AI激活影視產業經濟,關鍵在于降低算力成本。應建設“算力超市”,讓中小影視企業能按需購買算力,并配合補貼政策減輕其成本壓力;同時推動行業共建算力共享平臺,通過集約化使用降低整體成本。
田軍也提到了AI在農業應用中的落地難題。“有些智慧農業項目,看著功能全,實際大多農民用不上。有的‘智慧大棚’只會定時澆水,碰到病蟲害還是得靠人。農民要的是‘坐在家里就知道哪棵樹生蟲了’的實用技術,不是復雜的操作界面。”在他看來,AI要幫農民增收,得走“小而精”的路子,針對蘑菇、水果等特定作物,做輕量化AI模型。成本低,好操作,農民愿意用,經濟價值才能兌現。
圍繞人工智能助力數據安全的議題,九三學社社員、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姝文與九三學社社員、羅氏診斷醫學法規事務部注冊顧問王彤,分別從數據治理與醫療器械監管兩個維度分享了見解。
“政務數據的采集由政府主導,但后續處理工作常外包給企業。一旦發生數據泄露,責任該歸誰?產生的收益該如何分配?這些問題要是不明確,數據交易環境也就難以順暢。”王姝文直指問題核心,她認為建設可信的數據環境必須從“定規則”入手,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統一技術標準,并建立一套依據貢獻度分配收益的算法模型。
“醫療器械上市前的海量高質量性能數據被‘封存’,太可惜了,這些數據可作為上市后集采評價、醫院結果互認的‘統一標尺’,為解決相關難題提供科學基礎。”王彤指出,AI有望在器械監管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搭建全國統一的智能監管系統,AI可學習歷史數據、統一審評標準、減輕專家信息梳理負擔;打通醫院數據接口后,還能實時監測產品上市后的表現,形成全生命周期監管閉環。最終讓數據與AI成為研發、臨床、審評及監管的核心支撐,提升工作效率并構建更透明穩定的產業環境。
“教材要常學常新,更要強化實踐教學。”談及AI教育改革問題,選手們更是深有感觸。
“有些學校還在用多年前的教材教AI!學生畢業到了企業,連最新的AI工具都沒接觸過,企業不得不從頭培訓。”九三學社社員、庫卡機器人有限公司沈陽辦事處負責人李旺一談起工科教育改革,語氣就顯得有些著急。李旺認為,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工科教育必須“兩條腿走路”,在內容上動態迭代,建立教材每兩到三年更新的機制并融入工業實景;在設備上資源共享,通過深化校企聯動盤活企業的先進資源。各類高校應明確分工,形成差異化培養路徑,985院校致力于前沿突破,非985院校側重應用轉化,專科學校則聚焦技能實踐。這種分層模式能精準對接社會需求,切實提升工科教育的實效。
“若想快速擴大AI在影視領域的產能,‘人才跟不上’是核心難題。既懂影視創作,又能通過AI準確表達視聽語言的人才目前數量極少,一線城市同類人才年薪已達20萬元以上。”傅瑜補充道,要讓AI激活影視產業經濟,需加快人才培育,推動影視公司與高校合作,以“影視+AI”專業實訓為導向,通過項目實踐幫助影視從業者快速適應AI時代的生產模式,讓AI創作視聽產品成為常態。
九三學社青島市委會主委金祖權表示,青島作為海洋城市與創新高地,在人工智能領域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與發展潛力。九三學社青島市委會將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團結引領全市社員,聚力攻堅“卡脖子”技術,推動人工智能在科研攻關與產業轉型中深度落地、發揮實效;深化調研與建言獻策,為完善人工智能政策體系、構建良性發展生態貢獻智慧,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為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5年10月24日第8版 記者:陳小艷 姜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