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馮培恩與孫優賢、蘇紀蘭、徐鴻道等3位委員就建立新安江流域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問題做大會書面發言。
發言中說,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也是戰略性經濟資源。面對水資源的緊缺、水土資源過度開發、水環境惡化和水質污染日益嚴重的嚴峻形勢,從末端治理為主到源頭控制為主進行綜合治理的戰略轉變,已經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強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確保泛長三角地區的生態安全,已引起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的高度關注。
發言中說,新安江橫貫浙皖兩省,全長373.2km,流域總面積11714km2,其中安徽省和浙江省分別占60%和40%,匯經錢塘江入海。境內新安江水庫蓄水庫容178.4億m3,是錢塘江流域水資源調配的關鍵樞紐。新安江水庫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優質戰略儲備水源。近年來,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制約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太湖流域因水環境惡化,水質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生活的需要。長三角各地都在積極研究水資源供給和應急機制,新安江水庫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優質戰略儲備水源已成為共識。新安江流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生態資源。境內生態環境絕佳,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新安江庫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森林公園,是浙皖兩省乃至長三角地區人民的共同寶庫,也是浙皖兩省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從浙皖兩省以及長三角地區乃至國家全局的戰略高度出發,把新安江流域列入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妥善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保持新安江水庫優良水質,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經濟發展新理念,不僅是下游地區人民的迫切意愿,也符合安徽省“推進東向發展,加速融入長三角”的戰略決策,直接關系到數千萬人民的長遠生活和發展環境,對保持浙皖兩省乃至長三角地區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發言中說,新安江水庫以清澈澄碧聞名全國,1990年前水庫水質各項指標保持在一到二類,但此后由于水庫總氮濃度增加了兩倍,水質已降低到三類,街口斷面總氮為四類,已超過水環境功能要求,局部庫區還發生過藍藻和水葫蘆泛濫。目前新安江流域內環保設施建設滯后,仍有大量污水和面源污染物直接排放?!笆晃濉逼陂g,水庫水源地區將實現大跨越發展,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是重點發展產業。如果工業按粗放式擴張型發展的話,預測到2020年,僅工業廢水和COD排放量將均比2002年增加10多倍;而水庫納污能力有限,如果不加強污水處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入庫污染物必將大幅增加,逐年積累必然使水庫水質全面惡化。特別是入庫氮、磷等污染物不斷增加,將引起水體富營養化,藻類暴發,不僅影響水體景觀,而且其毒性將構成對飲用水安全的威脅,并破壞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而水葫蘆多發事件也將進一步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惡性循環,水庫良好的生態和水質可能不復存在。新安江水庫水源地區還將規劃興建一批水庫及水電站,這些水土資源開發以及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對入庫徑流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特枯年份將更為明顯。新安江水庫水源地區屬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域,如果人為過度開發,必將削弱水源涵養功能,降低土壤保持能力,破環生物多樣性,嚴重影響該區域的生態服務功能,進而影響新安江水庫的水生生態系統,最終導致水質的惡化,禍及錢塘江流域。
發言建議,一是建立新安江流域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并明確入庫徑流水質標準。新安江流域是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和重要江河洪水調蓄區,同時也是浙江人民母親河錢塘江的“生態源”、泛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因此,把新安江水庫水源地區劃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尤其必要。新安江水庫功能由目前的發電為主,適時調整為防洪、供水、兼顧發電,并明確入庫徑流必須是二類水質。二是建立新安江流域統籌協調機制,組織編制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建議成立由國家有關部委、浙皖兩省及有關市縣政府組成的流域保護與開發統籌協調組織,全面協調流域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等戰略問題,加強水質監控和水污染防治,擬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公眾參與機制,提高公眾生態保護意識。組織編制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明確強制淘汰、取締關閉水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行業,優先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產業,劃定禁止或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塊,提出流域生態功能保護的重點項目。三是積極開展流域重大科學技術研究和區域合作。建議國家組織有關部門圍繞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流域水資源管理與水質控制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建立流域信息化共享平臺,為流域綜合管理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建立新安江流域環境保護和區域發展合作機制,以新安江為紐帶,共同研究處理區域環境與經濟發展問題,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區域之間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