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12月7日上午揭曉。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萬建民,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分別當選農業學部和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院士。

萬建民
萬建民,1960年6月生于江蘇泰州,1991年加入九三學社;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北京市委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中國作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副理事長。萬建民1978年考入南京農業大學并分獲農學學士、作物遺傳育種碩士學位;1995年獲日本京都大學農學博士學位。他1999被教育部聘為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先后在南京農業大學,日本千葉大學、京都大學、農林水產省農業研究中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從事水稻科學研究,歷任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年至今,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 萬建民長期從事水稻產量、品質及抗性等重要性狀分子遺傳與育種研究,在國內較早提出和實踐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理論,發現光鈍感、株型調控及廣親和基因,促進了秈粳雜種優勢利用;挖掘水稻優質基因,培育優質粳稻新品種,推進南方粳稻區稻米品質改良;利用分子聚合育種與規模化抗性鑒定相結合技術體系,選育抗條紋葉枯病高產優質粳稻新品種,有效解決了南方粳稻區受條紋葉枯病流行危害的難題。他發現并精細定位水稻重要新基因25個,克隆基因12個;創制優異種質16份,培育寧粳1號等新品種8個;獲新品種權15項;發明專利17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ell Biology、Plant Cell、Plant J.、Genetics、TAG、Crop Sci.等SCI刊物發表論文110多篇;出版專著3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錢鋒
錢鋒,1961年4月生于江蘇揚中, 1998年3月加入九三學社;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副理事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上海市委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錢鋒1978年就讀于南京化工學院電子工程與自動控制系,1982年任江蘇省南京塑料四廠工程師,4年后就讀于華東化工學院電子工程與自動控制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并獲碩士學位,1988年至今任華東理工大學科技處副處長、處長、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其間,1990年至1995年于東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自動控制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并獲博士學位。錢鋒長期從事工業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技術的研究,將人工智能與自動控制、化學工程等多門學科的理論方法進行融合與集成,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油化工生產過程智能建模、控制與優化的若干關鍵技術和軟件。他主持完成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乙烯生產過程基于神經網絡的智能控制技術與軟件的研究開發,打破了乙烯行業先進控制技術長期依賴引進的局面。錢鋒在國內率先開展精對苯二甲酸裝置控制與優化技術的研究,在二甲苯氧化反應過程建模與優化、PTA生產過程智能控制技術等方面填補國內空白,為我國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TA成套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上述研究成果已在5家特大型石化企業的15套工業裝置上成功應用,創造性地解決了以乙烯、PTA等為代表的石油化工過程控制與優化中的重大關鍵技術,每年為企業創造了新增3億余元/年利潤。他先后榮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排名第二)和5項三等獎(3項排名第二),作為第一發明人,已授權11項國家發明專利,并獲1項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和2項上海市發明創造專利獎發明專利一等獎;登記了2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錄82篇。
截止目前,九三學社社員中共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6名。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3名,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名,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3名,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3名,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1名,農業學部3名,醫藥衛生學部2名。
據悉,在中國工程院新當選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占95.7%,女性3人,占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占80%;61至70歲(含)12人,占17.1%;70歲以上2人,占2.9%;來自高校34人,占48.6%;研究院所15人,占21.4%;企業及醫院21人,占30%,比2013年增加8.5%。本次增選后,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為852人,其中資深院士322人。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工作于1月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521名有效候選人;6月召開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從中產生203位進入第二輪評審。中國工程院委托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主管部門組織對其材料進行公示,并集中受理和認真處理投訴;10月下旬召開第二輪評審會議,經過各學部初選和全體院士終選程序,選舉產生70名新當選院士。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9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8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8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人,農業學部9人,醫藥衛生學部7人,工程管理學部6人。經過全體院士大會選舉,還產生8名新當選外籍院士,比2013年增加2名,其中美國5名,英國、加拿大和奧地利各1名。(穆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