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界有一個共識,探索腦的奧秘是自然科學的前沿領域,也是最終疆域(the last frontier),它是自然界的終極奧秘。”
7月3日,由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和東方網聯合舉辦的“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院士訪談首場活動成功舉辦。九三學社原中央委員、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中科院院士楊雄里,應邀與網友們就“以建設科創中心為契機提升腦科學研究水平”展開了一場有趣的討論。
說起腦科學,網友們普遍認為既神秘又高端,有數據表明,諾貝爾獲獎項目中會有四分之一以上涉及腦科學。那么,腦科學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
說到奉獻畢生的學科,楊雄里如數家珍,“腦科學也可以稱為神經科學,主要研究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運行機制。它的發展對國民健康、教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人工智能制造、信息科學、工程科學等。科學界有一個共識,探索腦的奧秘是自然科學的前沿領域,也是最終疆域(the last frontier),可以說,腦科學是自然界的終極奧秘。”
今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頒布《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意見》,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被上海市政府列為重大科技項目。
對此,楊雄里信心實足,“我認為,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過程中,腦科學和類腦人工智能研究是一個可供選擇的很好的方向。在腦科學研究方面,上海有很強的研究力量,高校、醫院、科學院都有一支有水平、有基礎的研究力量;在腦科學的研究上,上海已經取得了很重要的研究成果,不少在國際上是領先或者先進的;在實踐上,上海在類腦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所以,腦科學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的一個很值得考慮的重要方向。”
當前,美國、歐盟、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相繼開始了他們的腦計劃,中國的腦計劃也緊鑼密鼓地在推進,那么中國腦計劃如何體現中國特色、上海特色?
楊雄里說,我部分參與了中國腦計劃的工作。中國的科學家們也在考慮體現中國特色的問題,比如中國已經達到較高研究水平的工作,或者有獨特思路的。再比如疾病研究上,首先考慮中國腦和神經系統發病率較高的疾病,或者有獨特治療方式的疾病。這樣,中國的腦計劃既有其先進性,又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不少網友對人工智能項目很感興趣,那么有沒有可能開發出真正的機器人系統呢?
楊雄里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目前只是模擬了人腦很初步的功能,比如說現在宣傳比較多的是谷歌大腦項目。據我了解,還只是在初級階段。若想讓機器人實現深度學習及思考,對人腦的模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通過研究最后能夠在更深的層面上認識腦的工作原理,我們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做到模擬腦,做到類腦的人工智能的話,我們的機器人的發展,或者是其他方面有關產業的發展,將會達到一個更高的級別,但是這個需要時間。
有網友提問楊院士,作為碩果累累的科學家,是否贊同自己被稱為天才?楊院士也有短板嗎?
楊雄里說,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天才,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包括我本人在內不是,我們普通人,在智力上面的差別,都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加以運用,但是確實有天才,比如我很崇拜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我認為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是天才。
說到自己的短板,楊雄里說,我在少年時期學習很一般,特別是對外語的學習,特別不擅長,但是我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后,我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所以我剛剛講了,我們智力上面,或者是在某一些能力上面的差異,絕大多數通過我們的努力是可以彌補的。
短短一小時的訪談,在密集的提問和互動中結束,但是網友對人工智能、阿茨海默癥、兒童早期教育等話題意猶未盡。神秘的腦科學切近每個人的生活,引領我們追問、思考,這恐怕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吧。(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