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前疫情影響下,如何進一步保護并穩住中小微市場主體?1月24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社員王文其建議,采取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降低工商業電價、降低中小企業電信資費以及花大氣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切實降低城市綜合成本等措施,推動中小微市場主體行穩致遠。
王文其表示,中小微企業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并穩住中小微市場主體就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最重要、最基本的市場主體和力量載體,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城市經濟循環舉足輕重。
王文其介紹說,2020年上海新設企業41.79萬戶,比2019年增長13.7%;注冊資本達27630.08億元,比上年猛增34.0%。這一逆勢創新高的數據顯示,新設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微市場主體,表明隨著上海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在鼓勵自主創業、促進民間投資、激活經濟活力等方面具有空間潛力,以形成“高大上”即高科技、大項目、上水平的外資與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中小微市場主體和諧共生、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動,不斷增強上海的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
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多地多點爆發、實體經濟面臨著轉型升級機遇與挑戰、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環境錯綜復雜的現狀,王文其就如何進一步保護并穩住中小微市場主體,作出四條建議。
首先,落實政策措施保存量。面對疫情和市場變化,使中小微市場主體能夠“活下去”是硬道理。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助其渡過難關,實現更大發展,上海去年打出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組合拳”,發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2條政策,取得良好效果。有鑒于當前情勢,為企業減負的相關政策措施比如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降低工商業電價、降低中小企業電信資費等舉措,應當考慮進一步延長時限,用政策紅利激發市場主體的內在動力和活力。
其次,優化營商環境促增量。上海連續多年突出抓優化營商環境與投資促進工作,去年初頒布上海營商環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強投資促進32條舉措,加快形成優環境、抓投資、促發展的強大合力。對上海來說,應當針對中小微市場主體實際需求,運用各種形式與途徑,開展營商環境改革政策解讀,尤其是對辦事系統和流程創造性地系統重構、推動業務流程簡化優化等為企業服務的重點,進一步將這些方案舉措落地落實,通過不斷提高市場準入便利化程度,促進市場主體“快生多生”,以形成城市經濟活力充分釋放迸發的局面。
再次,營造創業環境擴容量。隨著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孕育著更多新業態、新產品和新模式,也給創新創業提供了更大空間和潛力,知識生產與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城市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大中城市的“搶人”競爭中,上海應格外注重營造寬松包容的自主創業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其中應花大氣力解決好住房問題,切實降低城市綜合成本,吸引具有創意的年輕人集聚創業,不斷擴大中小微市場主體矩陣。
最后,加強創新引導提質量。2020年上海新生企業,排名靠前的兩大行業分別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新設企業共計22.75萬家,占上海新設企業半壁江山。這一現象提示,在培育中小微市場主體的過程中,應當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強產業引導,防止新生企業中低端、同質化傾向。應當大力宣傳上海產業發展導向性政策,鼓勵并引導新生企業聚焦中高端、高科技、創新型發展,在融入上海乃至于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尋求并拓展生存盈利空間,運用大數據、互聯網、5G等新技術、新業態管理企業,推動中小微市場主體行穩致遠。(中國經濟導報 鮑筱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