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鄉初陽蛋雞產業化項目,去年獲得中央農業產業發展資金550萬元,今年又爭取到了300萬元,每年可為村財增收17萬元。”6月9日,大田縣濟陽鄉黨委書記連華狀介紹,中央資金扶持加快了當地農業產業發展。
濟陽鄉地處大田、永春、德化三縣交界處,是泉州——三明山海協作的橋頭堡。該鄉先后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省級文明鄉鎮、衛生鄉鎮等稱號,其中濟中村于2012年獲批中國傳統村落、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靈動濟陽”入選福建省鄉村“五個美麗”之美麗田園典型示范建設點名單,濟陽烏山頭休閑生態農業聯合創業基地獲評國家級星創天地。
“老專家”回鄉
幫助鄉親增收致富
“每天,靈動濟陽景區都引來游客觀光,田園農耕文化吸引了許多創客投資興業,各種設施農業帶領本地農民依靠科技借‘智’致富,鄉村振興處處涌動著‘九三人’的力量。”連華狀回顧,2016年,九三學社沙縣支社原副主委、三明市農科院旱作研究所原所長、高級農藝師涂前程退休。第二年,他被當地政府作為科技人才引進,回到家鄉濟陽,受聘于烏山頭農業休閑觀光有限公司,負責技術指導、農業科學研究和試驗、推廣農業技術和人事科技中介等。
涂前程長期與中國科學院院士、雜交水稻頂級專家謝華安團隊進行水稻、蔬菜、旱糧作物研究,推廣的項目多次獲得部、省、市級科技成果獎。
“彩色水稻和正常水稻一樣可以食用,且極具觀賞價值。”涂前程引進兩個彩色水稻品種種植在“靈動濟陽”景區,特色的稻田畫吸引了不少游客。
同時,他牽頭引進謝華安團隊進駐大田,簽約建設大田縣謝華安院士專家工作站,將其團隊培育的4個優質特種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種植100多畝;引進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夏新界首席研究員培育的巨型水稻新品種,在“靈動濟陽”景區首家示范推廣30畝,水稻植株高1.9米以上,吸引了大批游客,為景區帶來經濟收益。
三明市農科院新培育的辣椒品種魔鬼辣椒香味濃郁。經考察,濟陽鄉氣候環境獨特,適合魔鬼辣椒生長。涂前程引進魔鬼辣椒,舉辦培訓班傳授種植技術,向種植戶提供種苗和銷售渠道,調動村民種植的積極性,推動了濟陽鄉產業多樣化發展。
2019年,涂前程被大田縣農業農村局聘為發展現代農業技術高級顧問,被省科技廳確定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入駐大田縣濟陽鄉濟中村開展對口科技幫扶。
牽線搭橋
創新“631”利益聯結機制
“在今年6月5日公布的2025—2026年福建省科技特派員選認結果通知中,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劉文靜擔任我們公司的‘科特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福建嵐溪園(大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金麗開心地說。
2023年,嵐溪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濟陽鄉,建設高山蔬菜種植基地。基地中心片區種有蔬菜約100畝,每畝年產值超過4.3萬元。采收的蔬菜還以小包裝精品形式進入廈門、漳州、泉州等地50多家超市銷售,每公斤售價約20元,實現了優質優價。
當年10月,謝華安帶隊到基地考察,肯定了基地實行的高山高效“稻菜輪作”的模式,將該種植基地列入2024年福建省農科院示范點。
基地在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團隊指導下,建設集供應、生產、存儲、包裝、銷售于一體的服務平臺,打造“環戴云山”高山蔬菜產業(大田)標準,實行統一土地流轉、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農資管控,以及土壤安全標準、種植標準、采收標準、銷售標準、食品安全標準等“三個統一”“五個標準”。
“種植的蔬菜經省農業農村廳抽檢,均達到省級和國家農產品品質要求,并完成了綠色標準產業體系認證。”黃金麗介紹,基地同時推行“631”收入分配機制,即種植戶占60%、經銷商占30%、基地及當地村集體占10%。帶動20余人就業,人均年收入7萬多元,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經濟效益和技術幫扶,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目前,高山優質蔬菜種植基地擴大了種植規模,在大田縣桃源鎮、前坪鄉、吳山鎮等鄉鎮增設種植點,提升產量。同時,基地抓住滬明對口合作的契機,擴大銷售渠道,打造“雪山呈祥菜”“嵐溪園”等品牌,讓高山蔬菜走進上海百姓的餐桌。
同心助力
點燃鄉村產業科技星火
2024年5月底,九三學社省委會、三明市委會聯合在濟陽鄉創建“九三學社同心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基地”,依托省、市社員專家力量,組建九三學社專家科技服務團隊,創新“基地+團隊”的社會服務新模式,助力濟陽鄉村振興謀求高質量發展。
針對福建省(大田)初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蛋雞養殖項目存在的雞糞處理難題,協調初陽蛋雞產業化及生態種植綜合開發項目,納入省農業農村廳的閩西禽蛋產業集群名錄,爭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并促成與省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發有機肥充分腐熟技術,生產高附加值的有機肥料。
“截至5月底,一期項目入廠蛋雞25萬羽,月產蛋840噸,月收益達60萬元。”初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梁興鋒介紹,企業與項目所在地濟陽村以“結對子”方式折股量化分紅,為推動企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了有力保障。
茶葉中的纖維素等各種大分子,被冠突散囊菌(金花菌)所分泌的酶類降解,使茶葉的茶多糖含量增高,可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金花菌’是多年靈芝才會偶爾出現的益生菌,品種稀少,是珍貴的微生物。”濟陽鄉大墘村金花烏龍保健茶研發者陳興波介紹,天然培育“金花菌”成功率極低,益生菌在特定的溫度和濕度下生長,產品要50多天才能出爐。
從2024年5月開始,省微生物研究所社員專家團隊駐點指導金花烏龍茶生產技術研發,攻克技術瓶頸,推動傳統茶產業升級。陳興波用陳年鐵觀音做成“金花老鐵”,供不應求。
九三學社省、市社員專家正在持續集智聚力,點燃助力濟陽鄉村全面振興的科技星火。如今,在大田縣濟陽鄉這個偏遠的鄉村,不少鄉親都知道“九三學社”這個名字了。 (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