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
一個35歲的中國留學生
大照片登上《波士頓環球報》頭版頭條
轟動一時

幾十年后
當他接過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時
人們才知道
他是助力中國戰斗機起飛的人
他就是師昌緒

今天是師昌緒誕辰107周年
讓我們一起回顧師老的故事
01
1918年11月15日,師昌緒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大營村,自小成績優異。1941年,他懷著實業救國的理想考入陜西的國立西北工業學院礦冶系,畢業后以全班第一的成績被推薦到資源委員會從事煉銅工作。

幾年后,師昌緒出國深造,1949年在美國密蘇里礦冶學院以全A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之后,他在歐特丹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讀博期間,他在研究中發現的兩種化合物,如今成為重要的光電子半導體材料。
師昌緒原本打算讀完博士立即回國效力,然而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司法部禁止學習理工醫學科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師昌緒和錢學森等35人成為美國明令禁止回到“紅色中國”的學者。
師昌緒只好先在美國就業。他加入了美國金屬學排名第一的著名科學家科恩教授的團隊,研究成果之一后來被開發為至今國際上仍普遍應用的重要航空材料——“300M超高強度鋼”。

1953年夏天,師昌緒以組織夏令營的名義把中國留學生聚在一起商量爭取回國的對策,向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封求助信。1954年5月,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這封信成為中國抗議美國政府無理扣壓中國留學生回國的重要依據。
緊接著,師昌緒等中國留學生集體寫了一封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公開信,并印刷成幾千份,由他和另外兩位留學生秘密分發。

1954年,在美國波士頓到紐約的火車上,列車員仔細端詳師昌緒之后問:“你為什么要回國?”師昌緒有些緊張地抓緊了身邊兩個大皮箱,那里面塞滿了他準備到紐約散發的公開信。
后來師昌緒才知道,在那一天的《波士頓環球報》上,他的大幅照片被印在了頭版頭條,轟動一時。
02
1955年初夏,35歲的師昌緒終于回到祖國,進入沈陽金屬研究所。

1957年,金屬所開始研究高溫合金,師昌緒被任命為高溫合金課題組的負責人之一。高溫合金是研制航空發動機的核心材料。
頂著各種壓力,師昌緒不僅帶領團隊研制出中國第一種鐵基高溫合金材料,還實現了工業生產。這種鐵基高溫合金材料,正是當時中國制造航空發動機渦輪盤和渦輪葉片的關鍵材料。

1964年,中國自行設計的殲-8戰斗機方案進入決策階段,為了解決動力問題,航空部決定從發動機入手。
時任航空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榮科請師昌緒牽頭研制空心渦輪葉片。榮科臨走前,師昌緒請他根據在巴黎航展的記憶畫一張空心渦輪葉片的草圖??恐@張簡單的草圖,師昌緒組織起一百多人的團隊,日夜奮斗在金屬所簡陋的精密鑄造實驗室。
1966年,師昌緒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片九孔鑄造空心渦輪葉片。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自主研制出空心渦輪葉片的國家。

2011年,因在中國的高溫合金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師昌緒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師昌緒常說:
作為一個中國人,
就要對中國做出貢獻,
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
向師老致敬
(來源:“共青團中央”公眾號、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