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7月29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后一次核試驗。這天,也是鄧稼先逝世10周年的日子。當天,新華社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10年前,已身患癌癥的鄧稼先在病床上強忍劇痛,與于敏共同完成《中國核武器發展規劃建議書》,為中國爭取到十年寶貴的核試驗窗口期。10年后,當《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聯合國通過時,中國已憑借這份“生命遺囑”完成了核武器從實驗室到實戰化的跨越。
“老于、胡思得”:一根細細的鉛筆,微微顫動,在稿紙上緩慢地寫下“抬頭”。然而,僅僅是幾個字,鉛筆的主人便因乏力和疼痛,額角沁出大滴大滴的汗珠。這一天,他剛剛做完化療。

1986年3月14日,鄧稼先寫給于敏、胡思得的信
來源 |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時隔近40年光陰,許鹿希仍清晰記得那個場景,1986年3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病房里,她的丈夫鄧稼先因患直腸癌做了手術。手術后,鄧稼先已無法直接坐在椅子上,但他還是堅持寫著這封信。鄧稼先對許鹿希說:“我有兩件事必須做完,那一份建議書和那一本書。”他指的是向中央提出的關于我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和規范論。
生命絕唱,倒計時中的國士擔當
1986年,除中、法兩國外,另外三個核大國都已實現在實驗室內用計算機模擬核彈爆炸試驗。因此,他們提出核禁試的主張,其目的是限制其他國家的發展,從而維持優勢地位。這背后的邏輯再清晰不過。中國只有同樣實現此項技術后,才能停止核試驗,否則,多年的努力必將功虧一簣。

1986年3月,鄧稼先在醫院向來訪者用手比劃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大小
來源 | 央視網
因此,即便重病纏身,鄧稼先也一定要“搶時間”,完成人生最后一件大事——他要和多年的同事、好友于敏聯名上書中央,建議加快我國核試驗進程。

鄧稼先與于敏
來源 | 四川兩彈一星干部學院
作為鄧稼先多年的同事和學生,胡思得全程參與了這份建議書的起草。胡思得回憶:“老鄧忍著病痛手書,筆跡常顯得繚亂,他便負責把其意見整理好,交給于敏、胡仁宇等專家修改,再將修改稿送到醫院交老鄧一字一句審閱修改。”
那封寫于3月14日的信,正是那些往返意見中的一封。許鹿希至今記得,病床上的鄧稼先手握密封的信件,對她說:“這份建議書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時刻懷念,跨越十年的歷史回響
1986年4月2日,這份重要的《關于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定稿,以鄧稼先和于敏兩人的名義向中央呈報,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同意。這份文件創造性地提出“實驗室模擬+計算機仿真”技術路線,使中國在全面禁核試條件下仍能保持技術迭代能力。
118天后,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享年62歲。他留下最后囑托:“不要讓別人把我們落得太遠!”
1996年7月29日,我國進行了最后一次核爆試驗。這天正是鄧稼先離開十周年的日子。清晨,試驗隊伍出發前,胡思得照例要給大家做動員,這一次,他格外動情:“老鄧在天上看著我們呢,我們一定能成功!”
從1996年7月30日起,我國開始暫停核試驗,中國與其他核大國一樣, 完成了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核禁試四個里程碑,進入了在實驗室模擬核爆過程的新階段。
1996年7月22日,《光明日報》發表了一篇于敏、胡仁宇、胡思得懷念鄧稼先的文章,“十年來的形勢變化,完全證實了建議書的正確性。每當我們在既定目標下,越過核大國布下的障礙,奪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時,無不從心底欽佩稼先的卓越遠見”。
精神豐碑:超越時代的價值坐標
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國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鄧稼先參與了32次,其中15次是由他在現場組織指揮的,但他從未見過氫彈爆炸火球,因為他要一直“釘”在指揮所里。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當年,為中國核武器事業作出人生選擇的時候,鄧稼先就堅定地說:“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價值,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28年后,鄧稼先的名字被正式公開,他獻身核武器研制的英雄事跡也才開始被人們知曉。而此時,彌留之際的他,仍然無比堅定:“如果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1979年,尋回未爆的核武器彈頭后,
鄧稼先(左)于新疆核試驗基地的戈壁灘
來源 | 北京市科協
1986年,病榻上的鄧稼先顫抖著寫下最后一份建議書。這份凝聚畢生心血的“生命囑托”,為中國核武器發展指明方向。28載的隱姓埋名,化作驚天動地的巨響;畢生的默默耕耘,鑄就護國安邦的利器。他帶走的是一身病痛,留下的卻是永恒的精神火種——那“兩彈一星”的光芒,永遠照亮中國科技的蒼穹。
參考文獻:
[1]十年,我們時刻懷念[N].科技日報,1996-7-30.
[2]假如可以再生 我仍選擇中國——大師鄧稼先的不平凡人生[N].學習時報,2017-11-22.
[3]鄧稼先百年誕辰 臨終囑咐 “不要讓別人把我們落得太遠!”[N].光明日報,2024-06-25.
[4]“兩彈元勛”鄧稼先:許身國威壯河山[N].解放軍報,2024-12-11.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鄧稼先,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