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由撫順走出的九三學社創始人、愛國民主人士、周總理的好朋友王卓然就得到他的關心。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為了抗日,在西安發動事變,軟禁了前去督促其剿共的蔣介石,全國的形勢驟然緊張。張、楊電請共產黨幫助處理善后,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周恩來受命前往西安與各方談判,化解了危機,蔣介石答應抗日,張學良送蔣回南京……

在處理西安事變過程中,周恩來認識了同在西安處理東北軍善后的張學良的核心幕僚之一、文膽、摯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負責宣傳的領導人、《東方快報》社長王卓然。周恩來少年時曾在奉天東關模范學校讀過書,與此同期王卓然在奉天兩級師范讀了7年半書,他倆讀書的學校在奉天都很有影響又相距不遠,交流中雙方得知各自的經歷,心就進一步拉近。
王卓然從奉天兩級師范畢業后又考入當時中國教育類的最高學府北京高等師范,成為中國最早的教育研究生,畢業后回奉天省教育廳任二年視學,懷著強烈教育救國夢的他又舍棄一切待遇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攻讀教育管理等,5年后,回到奉天,先后任東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東大秘書長、代校長,還兼任東三省保安司令部顧問、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主要領導成員,七七事變后,王卓然等東北愛國人士又組建東北救亡總會,他成為主要領導成員。該會實際上是周恩來領導的。1938年國民政府成立國民參政會,全國遴選200名參政員,王卓然名列其中,共產黨方面有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為參政員??箲鹌陂g王卓然等東北救亡總會成員大都流亡到重慶,周恩來工作和住所在重慶曾家巖50號即所稱的“周公館”。其間周與王接觸頻繁,在國民參政會王卓然提交了《關于懲辦漢奸》《關于多修防空洞保護平民》《關于限制官員經商與民爭利》等多份有利于抗日的題案,每份他皆請周恩來等共產黨參政員閱知并聯名提交,王卓然的淵博學識,愛國精神、心系人民的情懷深得周恩來賞識,兩人友誼愈增。
抗戰勝利后,王卓然又為停止內戰,爭取和平而奔走,經常把實現和平的方法途徑向周恩來匯報、建議。他還與許德珩、褚輔誠、張西曼等著名愛國人士組織教育、科技界人士定期座談,探討實現和平及新中國的建設之策,后來參與座談的人士成立了九三學社,王卓然是主要創始人與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
鑒于王卓然的拳拳愛國之心和樁樁愛國之舉,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統戰部為王卓然安排好工作。
應該說,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周總理日理萬機,忙得廢寢忘食,但他沒有忘記為國家、為民族做過貢獻的老朋友王卓然,親自為其安排工作,而這位九三學社創始人、愛國民主人士就是遼寧撫順人,撫順人得知曉這個故事心里感到格外熱乎!

王卓然關心故鄉蓮島灣,多次向故鄉捐款捐物,1975年1月末他臨終前還留遺囑讓后人為故鄉修建圖書館。現在由王卓然的生前友好、開國上將、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將軍題寫館名的“卓然圖書館”就是王卓然后人捐30萬元于1997年建成的,現該館己被撫順市委宣傳部確定為“撫順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九三學社中央命名為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前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吸引各地九三學社社員前來學習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