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的槍聲響起,中國兩千年的專制帝制城堡終被沖破,民主的進程由此開啟;歷史的發展如長江大河川流不息,奔騰向前,轉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已有百年歷史。2011年,中國各地紛紛舉辦各種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的活動;應全國政協的邀請,我有幸于2011年10月7日到16日以馮玉祥將軍孫女的身份出席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嘉賓團的全程活動,緬懷革命先烈,弘揚辛亥革命精神。
全國政協組織的 “辛亥革命100周年嘉賓團”是由與辛亥革命有著深厚淵源的辛亥革命后裔組成,包括孫中山、黃興等辛亥革命先輩的后裔,參與或支持辛亥革命的國際友人后代,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代表共100多人。這十日數千里的緊密行程讓我感觸極深:從北京到武漢、從南京到廣州,一項項活動準備之精心、一站站停留寓意之深遠、工作人員之忘我工作精神令我倍感鼓舞、深受感動。
相聚北京 共議民族復興
10月6、7日來自世界各地近百名辛亥革命先驅的后裔陸續抵達北京下榻麗思卡爾頓酒店。 10月8日上午全國政協和首都各界舉行了鄭重的歡迎儀式后,嘉賓團就乘車前往香山碧云寺,瞻仰孫中山逝世紀念室并舉行了拜謁儀式,隨后又赴中山公園拜謁中山堂孫中山像。下午嘉賓團在全國政協參觀了“回望一九一一”專題圖片展并觀看電影《辛亥革命》。許多的辛亥革命后裔,為影片中展現的先驅事跡深深的感染著……
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忙里偷閑,我特別前往位于北京西山溫泉村顯龍山的“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這是祖父馮玉祥1936年為紀念反抗清政府統治的辛亥革命灤州起義殉難烈士而建。“但因灤州迫近京津,大大動搖了清朝軍心,大長了甫方士氣”。(王昆侖,見1982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灤州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辛亥革命初期具有重大影響的一次起義,在整個民主革命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精神不死”——遠遠地我就看到顯龍山上那四個大字,在陽光下尤其醒目。紀念園坐北朝南,各建筑依山勢層級而上,園門額書是祖父那剛勁有力的隸書所提"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兩邊坊柱上篆刻著:當年勇烈動山川,此日園林簇錦繡。繞到坊的背面,只見上面的門楣書寫著四個大字:努力革命;兩側的坊柱上寫著:尺山尺水永留血跡,一花一木想見英風。1982年祖父誕辰100周年時我曾隨父輩及家人一起來過,此次參觀更讓我感慨萬千:今日中國的繁榮富強,正是包括辛亥志士在內的一代代中國人前仆后繼、艱苦卓絕奮斗的成果。



10月9日,我和部分嘉賓團代表出發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午 9:45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九大常委在湖南廳會見了部分辛亥革命先輩后裔代表,與我們親切交談、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我有幸向各位領導介紹了我自己,家寶總理在合影后再次走過來與我握手……
隨后我們來到人民大會堂大禮堂,那里花團錦簇,燈火輝煌,氣氛莊重而熱烈。主席臺上方懸掛著“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會標,帷幕正中是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10面鮮艷的紅旗分列兩側,上面懸掛的“1911”“2011”字標格外醒目。

上午10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宣布紀念大會開始,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在他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有力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探索了道路。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史冊,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尊敬和紀念,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胡錦濤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
晚上6點,嘉賓團來賓應邀參加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宴會。盛大的宴會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錢運錄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辦公室主任王剛出席并致辭,劉延東、戴秉國、杜青林、董建華、張梅穎、萬鋼、林文漪、厲無畏、何厚鏵等領導出席。

待會結束后,我們馬上乘專機離京奔赴武漢。凌晨時分,抵達武漢,下榻威斯汀酒店。
武漢 弘揚辛亥首義精神
“龜蛇巍巍,江漢湯湯;應運先哲,大義領倡。”1911年10月10日黃昏時分,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發出的一聲槍響,劃破歷史長空;武昌起義,吹響了埋葬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號角。湖北武漢,辛亥革命首義之城,也是此次辛亥百周年紀念活動的重要一站。
?10月10日上午,我們與近5000名來賓參加在首義廣場隆重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緬懷英烈祭奠儀式。上午10時整,祭奠儀式伴隨著雄渾莊嚴的鐘聲正式開始,10名身著白衣的禮儀生將刻有“辛亥革命英烈之靈位”的石牌抬至主祭臺正中央。在肅穆的樂曲聲中,兩岸四地和旅居海外的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代表登上主祭臺,向辛亥革命英烈敬香行禮,敬獻花籃,出席公祭儀式的全體人員向辛亥革命英烈默哀。隨后,湖北省省長王國生酹酒澆地,祭奠英烈,并恭讀、敬獻祭文,歌頌辛亥革命“射落皇冠,帝制始廢除”的歷史功績,表達了“統一大業,兩岸共創;中華奮起,開來繼往”的美好愿望。在辛亥革命先烈靈位前,中共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為“敢為天下先”大型牌匾揭幕,贈名追思。


10月10日下午,嘉賓團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辛亥革命博物館,晚上觀看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辛亥革命博物館內,正在舉行《共和之基——辛亥革命歷史陳列》展覽,按時間順序分“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創建共和”、“辛亥百年”五個部分,用文物、照片、重大歷史事件場景復原及多媒體技術全方位再現了100年前這一震驚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
10月11日,嘉賓團上午出席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座談會,與武漢各界代表共議弘揚辛亥首義精神。
南京 緬懷中山先生
10月12日上午,嘉賓團從武漢飛赴南京,下榻南京金陵飯店。南京是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地方,也是先生浩氣長存、精神不朽的長眠之地。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辛亥革命歷史遺跡,每一處歷史遺跡,都穿越時光,向后人訴說中山先生的宏愿。在寧期間,我們拜謁了中山陵,還參觀了孫中山紀念館和孫中山先生工作過的臨時大總統府。
10月13日上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厲無畏率嘉賓團一行百余人,來到中山陵晉謁。上午9時30分,嘉賓團全體成員穿過刻有孫中山手跡“博愛”的牌坊拾級而上,經過陵門、碑亭,登上陵頂祭堂。祭堂前的臺階上,紅黃兩色鮮花鋪就出“辛亥百年1911-2011”的字樣。嘉賓團向孫中山先生塑像敬獻花籃。嘉賓團成員靜默肅立,行鞠躬禮,隨后,緩緩繞行陵寢一周,表達對這位偉大革命先驅的敬意與懷念。

與孫中山次孫女孫穗華及家人
謁陵儀式結束后,嘉賓團成員來到中山陵東側的孫中山紀念館,緬懷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歷史功勛。展柜里醒目地陳列著孫中山的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當日下午,嘉賓團參觀了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和《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史料展。百年已杳,先驅者生死以之的愛國情懷,天下為公的博大胸襟仍感動后人,這種精神跨越長空,歷久彌新。
廣東 尋訪中山故里
10月13日下午,嘉賓團離開南京奔赴此次嘉賓團活動的最后一站——廣州。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是辛亥革命的搖籃與策源地,也是孫中山先生和革命黨人長期從事革命宣傳和武裝起義的地方。辛亥革命前,孫中山先生領導發動的十次武裝起義中,就有八次是在廣東進行的。特別是“三·二九”廣州黃花崗起義,振奮了全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對革命形勢的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成為辛亥革命高潮來臨的前奏。
10月14日上午9時,嘉賓團一行抵達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我們從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的墓坊緩緩而入,行經長長的主墓道和"默池"來到烈士墓前,敬獻花籃,進行拜謁。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攙扶著年過八旬的孫中山孫女孫穗華上前整理花籃緞帶,大家向烈士墓三鞠躬? 在七十二烈士墓碑背后,有一座高大的紀功坊,其兩側各矗立著一根折斷的石柱,象征著國家痛失棟梁之材。

10月14日下午,我們在廣州拜謁了中山紀念堂,參觀了辛亥革命紀念館和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10月15日上午,嘉賓團驅車90公里參觀位于廣東中山市翠亨村的孫中山故居。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辦公室副主任馬健主持儀式,嘉賓團向中山像敬獻花籃并三鞠躬。

與全國政協領導、孫中山曾侄孫、香港全國政協委員孫必達及家人
隨后,我們出席了“孫中山與辛亥革命”雕塑揭幕儀式。雕塑以“報紙剪報”和“革命浪潮”的信息元素結合,構筑成幾何化的豐碑,反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志士在100年前掀起革命浪潮的“鋼鐵般的史實”。

與全國政協領導、孫中山次孫女孫穗華及家人
當日下午嘉賓團回到廣州,參觀了孫中山先生曾工作過的孫中山大元帥府,斯人已逝,而其精神長存。
100年前,辛亥革命的先驅們提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愿景;100年來,中國推翻帝制、建立新中國、進行多黨合作、改革開放、走向復興的波瀾壯闊歷程。此次有幸參加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嘉賓團活動,不僅讓我重溫了中國近代的歷史性巨變,更讓我感受到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以浩氣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獻身精神、立志為百姓謀福祉的高尚品德和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斗的愛國情懷。直至今日,這些革命精神遺產仍然沒有失去思想光輝,仍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作為革命志士的后裔,我將繼承、發揚辛亥先烈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沿著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