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山東濟南古城,泉流潺潺繞古巷,青瓦熠熠映斜陽。
“我始終記著一句話——進了九三這扇門,就得先把‘我’放下,把‘咱們’撿起來。”近日,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率調研組赴濟南進行調研,并在“泉潤古城·界別同心匯”參與了讀書沙龍活動。其間,九三學社濟南市歷下區委會主委張健軍以“生機九三、智慧九三、品牌九三”為脈絡,介紹了基層組織在思想建設、參政議政等領域的成果。他的一席話,也揭開了九三學社歷下基層組織充滿活力的核心密碼。
九三學社歷下區委會作為濟南市九三學社社員人數最多的基層組織,隨著履職需求不斷升級,傳統“以會代學”“分散履職”模式逐漸難以滿足組織發展需求。為破解“組織凝聚力不足、履職實效不突出、社會服務碎片化”三大難題,九三學社歷下區委會自2020年起,以九三學社中央“自身建設五年規劃”為指引,創新提出“生機九三、智慧九三、品牌九三”三大建設方向,通過文化聚人心、制度強履職、服務樹品牌,系統性激活基層組織“造血”功能,推動社務工作從“常規推進”向“特色突破”轉變。
如何讓基層組織持續煥發生機?為此,九三學社歷下區委會著力構建“生機九三”,打破傳統座談的單一形式,以文化為紐帶激活組織生命力。依托楊柳風學堂“社員之家”、舜井社區活動基地等陣地,區委會每年開展紅色研學、愛國觀影、讀書沙龍等活動超過20場,半數以上社員主動參與。此外,還計劃拓展線上活動渠道,讓九三學社社員隨時隨地融入組織交流,真正實現“以活動聚人心,以文化強認同”。“以前組織活動多是開會,現在有了讀書沙龍、陶藝體驗,不僅能學習,還能和老社員聊心得,感覺真正融入了九三大家庭。”九三學社社員于騏寧的感受,道出了不少社員的心聲。
“智慧九三”則以“實效”為導向,搭建“年初有謀劃、月月有推進、歲末有成果”的履職閉環。通過“一支社一調研”“入社積極分子寫社情民意信息”等機制,每年將100余篇民生訴求轉化為社情民意信息,多篇被中共黨委、政府采納;“老帶新”培育的信息“尖兵”隊伍,更讓九三學社社員專業優勢高效轉化為參政議政成果。
近年來,九三學社歷下區委會還注重打造社會服務品牌,深耕“品牌九三”。緊扣九三學社濟南市委會“同心+”社會服務品牌主線,與大明湖街道結對,發起“同心·服務社區在行動”系列活動,圍繞社區服務有溫度、服務內容有深度、同心同行有態度、服務對象有廣度,開展科普宣傳、法律咨詢、關愛敬老、專家義診、無償獻血等活動100余次,持續8年之久。設立心理咨詢服務站,成立心理疏導志愿服務團隊,開展疏導活動20余場;“同心愛心”品牌累計捐款捐物三十余萬元,開展“九三愛心讀書角”“上門義診”等服務,讓九三擔當走進社區、貼近百姓……
憑借扎實的工作成效,九三學社歷下區委會先后榮獲九三學社中央“全國社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基層組織”“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為區域發展貢獻了九三智慧與力量。
“基層組織要實現三個目標:提升社員認同感、促進社員交流、服務社會建設與基層治理。歷下區委會的做法,把這三個目標落到了實處。”對于歷下區基層組織建設的創新舉措,叢斌表示了肯定。
從“生機九三”以文化凝聚人心,到“智慧九三”以制度保障履職,再到“品牌九三”以服務彰顯擔當,九三學社歷下區委會走出了一條貼合基層實際、凸顯九三特色的組織建設路徑。“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三大建設內涵,拓展線上履職陣地、優化品牌服務標準,讓基層組織的活力在持續創新中不斷迸發,為多黨合作事業在基層的蓬勃發展注入更多‘歷下動能’。”張健軍說。
(來源:《團結報》11月25日07版 作者:潘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