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圍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協商議政。人民政協報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等方面,摘編部分大會書面發言。以下為部分九三學社社員的書面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劉曉梅:重視老齡化社會需求變化 推動銀發經濟發展
應對銀發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需綜合施策,有針對性地破解銀發經濟發展難題,補齊發展短板,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重視新一代老年人的不一樣的養老需求。“新長者”們成長于改革開放年代,經歷過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又在代際交流中被年輕人所影響,無論是消費能力還是消費觀念都與年輕人趨同,他們開放、包容,熱衷于追求潮流和新鮮事物,這是銀發經濟發展的重要機遇所在。
二、加大銀發產品研發,提升供給質量。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老年產品的研發力度。支持老年產品關鍵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創新,基于不同老年群體的愛好和消費場景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產品。優化銀發經濟產品和服務結構,不斷完善適老化的精細服務,擴大居家上門服務類型。
三、完善銀發經濟相關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建立健全老年用品領域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的老齡產品(服務)技術標準體系和行業認證標準體系。加大銀發產品和服務商標、包裝裝潢、外觀設計、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品牌建設,加強品牌宣傳。
四、保障老年消費者權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完善法律保障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增強老年人消費權益保護意識。
五、尊重銀發經濟企業家與高精專技術人才,提供良性的創就業平臺,提供政策幫扶,讓其能夠安心研發產品與服務。
※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賴明:統籌規劃 構建我國能源輸配體系新格局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變革的主要力量,但在規劃協同、新能源消納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卡點”“堵點”,亟須通過統籌規劃、深化改革,構建我國能源輸配體系新格局,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建議:
一、加強統籌規劃,構建新能源輸配新格局。積極建設新型能源輸送通道,構建我國能源體系發輸配用新格局。如利用西北省區的風光資源優勢,就地以新能源制氫,建立新能源輸配“北部通道”;利用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風光水氣資源優勢,發展氫能、抽水蓄能等新型儲能,建立新能源輸配“西部通道”;利用沿海地區的風光核潮汐等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海上風光電,建立新能源輸配“沿海通道”。
二、加快改革,破除發展障礙壁壘。統籌各級各類能源規劃,理順各種能源與發改、能源、環保、交通、國土、住建和工信等部門以及市場化改革和能源監管的關系,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能源安全與發展協調機制;強化新能源“源網荷儲”協同,促進新能源產業、載能產業、智能電網、虛擬電廠、能源局域網、氫網同步建設、協調發展;鼓勵各地建設綜合能源島,推動能源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三、加大技術創新,引領能源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產學研用金相結合,持續做強產業創新平臺,攻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完善能源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成熟可靠技術推廣,加快我國新能源產業“走出去”。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原副主席張桃林:完善城鄉融合發展機制 強化“三農”發展要素保障
當前,發展農業農村新質生產力潛力大。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突破口,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建議:
一、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一方面,針對糧食等農產品產業鏈條薄弱環節,加強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推動覆蓋全產業鏈的綜合性合作社或合作社公司發展。另一方面,進一步規范集體財產管理、治理機制和成員權利義務,完善產業增值和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機制。
二、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和要素流動壁壘,引導各類要素和政策資源更多向鄉村傾斜。強化縣域城鄉一體規劃設計,統籌推進縣城、中心鎮(村)建設以及特色村鎮和古村落保護與開發,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收益分配和產業投向等全流程管理,規范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加大財政轉移支付支持縣域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醫保、社保城鄉統籌力度,促進更多優質資源和服務下沉。
三、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強現代生物育種、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研究應用,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聚焦新興產業領域的種質資源、生產機具等短板弱項,加強跨學科跨行業的科技協同攻關。加強各級各類科研院所、高校和涉農企業等主體力量整合,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來源:人民政協報)